010-62225769 bbg@bjbqejjh.org.cn

News center

新闻详情

> 新闻详情
医彩纷呈-2020中国肺癌防治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多方助力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

时间:2020-09-15

       微信截图_20200914164725.png

      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癌症防治行动”号召,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人民网·人民健康协办的“医彩纷呈-2020中国肺癌防治高峰论坛”于2020年9月1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论坛旨在普及肺癌防治知识,提升肺癌早筛早诊早治意识,多方助力,不断提升中国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全国癌症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年度发病人数高达78.4万,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0.03% 及26.99%,居恶性肿瘤之首,加强肺癌防治迫在眉睫。

此次论坛聚焦中国肺癌疾病现状与诊疗进展,立足于实践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从肺癌防治加强早筛早诊意识、肺癌精准治疗的进展、提升创新药可及性三个维度开展相关学术探讨。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陈少波,执行秘书长樊燕荣,人民网副总编辑、人民健康董事长孙海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树庚,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副主任李霓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燕教授,以及近百名相关肿瘤领域临床精英、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加强肺癌防治从科学预防和早筛早诊做起

   1.png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陈少波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每年有超过1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2019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其中在“实施癌症防治专项行动”中指出: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成立5年来,始终关注健康领域疾病的防治工作,为家庭困难的疾病患者提供药品捐助和公益救助,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开展医生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最终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希望通过“医彩纷呈-2020中国肺癌防治高峰论坛”的开展,积极倡导癌症预防,为提升癌症患者治疗的可及性、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提升生存率、降低发病率,助力癌症防治专项行动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愈希望。

2.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树庚在致辞中提到:本次论坛聚焦肺癌防治,意义重大。加强癌症防治,重在预防,需要切实落实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随着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优质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是肺癌患者的福音。提升创新药可及性,不仅要依靠医保,还需要商业保险、公益基金以及其他多种方式的助力。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谈到癌症等慢病防控的关键时指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尽早采取措施,加强预防,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防癌体检,密切关注癌症危险信号、接受规范化治疗是肺癌防控的关键。后疫情时代,传染病防控和慢病防控不能截然分开,一定要在疫情期间加强对慢性病患者包括对癌症患者的关注和持续照顾。

3.png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副主任李霓在演讲中提到,肺癌防治是中国与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肺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国家癌症中心组织开展的我国多中心人群为基础的肺癌筛查项目证实:筛查与早诊早治可有效提高我国肺癌检出的早期占比,进而提高生存,降低死亡。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包括肺癌在内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推行系列癌症防控政策,将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纳入到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中;医疗专业机构积极践行国家战略规划,如国家癌症中心已经完成全国40万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并积极构建国家癌症防控平台,在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院士带领下,服务我国癌症防控战略规划的稳步推进;社会各界热心支持,公民个人健康素养不断提高,群策群力,防控肺癌。


 

精准治疗助力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

4.png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和与会嘉宾进行现场连线时表示:靶向治疗让肺癌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是近年来肺癌内科治疗手段的里程碑。近些年免疫治疗的兴起也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获益。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精准治疗手段的提高,不断将肺癌诊断治疗关口前移,这些举措都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提高5年生存率是肿瘤防治的重要目标,早筛早诊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点,多学科团队诊疗(MDT)模式是肿瘤治疗的未来趋势,同时还需要提高药物可及性。患者选择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生存质量,及医保或其他补偿机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量身定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疗效显著的创新药品进入医保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药物选择,也期望这类创新药物能够纳入医保,更好地造福肺癌患者。


聚焦患者获益,提高创新药可及性

5.png

     谈到面对靶向药物不断“进阶”,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如何做选择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燕教授在发言中提到:创新靶向药越来越多,遵循循证医学,三代靶向药与一代靶向药相比,生存获益更好。从总体来说,更好的创新药应从更早期开始用,而就患者个体而言,药物选择应全面考虑药物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6.png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指出: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力争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将创新药纳入医保需要多重考虑,包括药物经济学价值、影响预算分析等。肿瘤新药可及性近年来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通过谈判准入等方式患者负担显著下降。进一步改善新药可及性,关键在于‘开源节流’,一方面完善医保筹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目录动态调整剔除疗效不明确的‘神药’, 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减少不合理资源消耗。此外,也可以积极探索财务分担协议、按疗效付费等新药创新支付方式。


多方助力,携手共建“健康中国2030”

     助力肺癌患者提高5年生存率,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医药企业等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政策及规划已然为肺癌防治行动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政策引领,而政策的落实需要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医疗机构积极配合与推进。同时社会团体、医药企业作为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支持中国肺癌诊疗发展,助力肺癌患者实现高质量的长生存,为“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未来,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将继续发挥公益平台作用,推动医学专业人士、科研机构、医疗企业、新闻媒体、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等,共同构建社会合力,助力实现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