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225769 bbg@bjbqejjh.org.cn

News center

相关故事

> 讲·故事 > 相关故事
永立人民健康最前沿 ——记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

时间:2020-12-08

永立人民健康最前沿

——记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

 

巍峨的高山总有诱人的风景,杰出的人生都有动人的乐章。

73岁的胡大一是一位大家,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采的人物。

初见胡大一,你或许会惊讶他的担当——医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全民健康素养巡讲特聘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预防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

走近胡大一,你或许会羡慕他的荣耀——先后获得吴杨奖、中国医师奖和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评“最美志愿者”、世界卫生组织“控烟贡献奖”、“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国家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其实,当你真正熟悉他,你才真正发现他的可爱可敬,发现在这一切背后,是他挺立人民健康前沿、为人民健康执着追求的炽热情怀。

 

(一)

 

胡大一,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是眼科医生,谨守医道,乐于奉献;母亲胡佩兰更是医务天使、人生楷模。70岁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岗位退休后,不仅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而且一直退而不休,坚持在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群众坐诊看病,每周六天,风雨无阻,直到98岁离世,最后的人生留言是“病人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获评“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不为良相、愿为名医”的家风、小学教材和父母口中的白求恩精神,使胡大一的心田埋下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理想种子,并给胡大一以极大学习动力,1965年,胡大一以河南省高考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坚定踏上维护人民健康的征程。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国家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困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胡大一认为这是“为人民服务”好途径,积极响应,倾力投入。无论是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分配北大医院之后,10年间他多次主动要求到河北宽城、兴隆农村,与赤脚医生一起上山采药,制作膏散丸丹,援建合作医疗站,为群众防病治病,先后参加河西走廊与西藏阿里两支医疗队,徒步千里戈壁与世界屋脊送医送药送技术。在河西走廊和西藏阿里医疗队期间,住房是自己盖的干打垒,零下40-50度无取暖设施。无论寒冬酷暑,白天黑夜,一人背上诊箱,摸黑走崎岖山路是“家常便饭”,不论是遇到结核病、急性肺心病、急性阑尾炎病人,还是消化道出血、高血压急症、难产等,都必须全力救治,工作艰苦而繁杂。而正是这种艰苦繁杂的医疗生涯,使胡大一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并很快掌握全科医生的本领。

1985年,胡大一考取世界卫生组织和教育部公派留学资格,到美国去做访问学者。当时,我国心血管医学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很多心血管病患者都得不到有效救治。胡大一在美国两年,马不停蹄地到各大著名心血管医院访学,回国时为医院带回冠状动脉介入、射频消融和冠状动脉搭桥等三项国际先进技术,并在我国率先运用射频消融成功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疾患。与此同时,他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汪丽蕙院长、许玉韵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发起并利用“长城会”国际学术交流和医疗新技术培训平台,使国际先进的心血管治疗技术在我国得以快速推广,我国大批心血管医生得以快速成长,为我国数以万计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解除病痛。

 

(二)

 

胡大一常说:医生必须有同情心和责任心,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       

胸怀有仁心大爱,就会催生不变的坚守和非凡的胆识。

针对导致胸闷胸痛因素复杂、心血管病有真有假的实际,为确保准确诊断,避免误诊误判给就诊者雪上加霜,他大力倡导询证医学,总结出“一看病情、二看心情、三谈生活工作经历与事件、四了解性格”的以人为本诊疗模式,不仅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如铸,而且以此为主要内容,深入多家医学院校讲授“理解医学,学做合格医生”的医学人文课,强调开展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杜绝“排队大半天、看病三两言“的现象。

针对医院心内科、心外科分设给心血管疾病治疗带来的弊端,他深入调研,大胆探索,先后推动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南京明基医院、上海同济大学医院组建心内心外一体化的心脏医疗中心,建立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讨论会诊和决策机制。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黄金时间极短的特点,他大力组织开展首都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延迟现状与因素调查,提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抢救理念,最早在医院开设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和 “胸痛中心”。

长期的临床实践,使他发现无论是假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还是真正心血管病人的康复,都需要心理学的介入。为此,他研究提出从单纯生物医学向社会-生物-心理综合医学转变的“双心医学”模式,编写“双心”医学教材,培养“双心医学”人才,推广“双心门诊”。

胡大一的母亲胡佩兰生前行医有一个习惯,一般不给病人开超过100元的处方。胡大一对比时下某些医院、某些医生随意开大处方、随意给心血管病人搭桥、开大剂量他汀、搞“大检查”的现象,感慨万千,异常愤懑,一边夜以继日地组织编写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共识规范,一边提笔撰文,呼吁医务人员“学习白求恩”,并大胆疾呼,指出“过度医疗、过度体检,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人民币“医者趋利就会图财害命”,用振聋发聩的呼吁,荡涤过度医疗不良风气,竭力维护患者健康权益。

 

(三)

 

胡大一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结交了美国心内科医生库珀教授。库珀1960年参加工作时发现自己心律失常。因为学习工作紧张繁忙,饮食不合理,又少运动,体重从168磅增至204磅,经常有疲劳感,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为了健康,库珀下决心减肥,6个月内,不仅成功减重,心律正常,高血压、糖尿病症状全部消失。后来库珀与夫人在达拉斯发展有氧运动,包括美国总统还有宇航员,都在他那里做健康检查。从那开始,库珀出版的《有氧代谢运动》成为全世界的健康经典。1989年,胡大一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版,成为风糜全国的畅销健康书,助推有氧运动从此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危害身体健康最重要的疾病是诸如高血压、卒中、糖尿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精神心理等慢性病,慢性病治疗是医疗成本消耗最大的部分,但对人的健康寿命的贡献只有8%,影响权重最大的是后天选择的生活方式,但很多人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重治疗轻预防。 库珀经验传播效应的启示,世界卫生组织的警示,使胡大一深刻认识到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的极大价值。为此,他从1995年开始,一边继续临床医学事业,一边投身健康教育。24年来,坚持不懈走社区、下农村、去企业、到学校,大力宣讲慢病防治知识。 “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逐渐成为亿万人民的健康宝典。

2012年,胡大一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慢病防治先进成果,结合自己临床医疗和慢病防治实践经验,提出包含药物、运动、营养、心理戒烟在内的心肺肾预防康复“五大处方”综合模式,将生物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学、心身医学(双心医学)与行为医学深度融合,形成综合全方位的健康与慢病管理方案。倡导开展“专病俱乐部”,培养发现“健康达人”“患者领袖”,实现医患双方主动,有效互动,推动群防群治,共建共享。在短短七年多的时间,使我国从事心肺预防与康复的机构和科室,由8家增加至近800家,为探索我国慢病防治体系、提高我国慢病防治水平、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做出重要贡献。

    如今,年过七旬的胡大一教授,仍然坚持在医疗、科研一线,积极倡导、参加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各类活动,关注青年医务人员的成长,用一个大医仁者之心传承白求恩精神。                                                                      

                                                       (柳南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