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开展专题培训,特别邀请到善达网执行总编马广志以“变化与转变——社会组织的生存之道”为主题开讲。培训旨在帮助基金会全员深刻理解当下社会组织面临的发展环境,探寻适应时代变化的有效策略,推动基金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在培训中,马广志总编详细剖析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经历的“五大变化”。从政策层面来看,新修订的慈善法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都预示着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将面临更为严格且全面的监管。同时,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峻,为社会组织的服务方向和重点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基于这些变化,马广志总编指出社会组织必须实现“五个转变”。社会组织要做到“三势”,其一,要顺势而为,精准把握形势变化,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性,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以及现代慈善体系不断健全的大背景下,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其二,需善于借势,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凭借自身优势搭建高效的资源整合平台。其三,要注重造势,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大力宣传社会组织的成果与作用,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在具体的五个转变路径上,一是社会组织要从为资金、为政府存在,转变为以使命和成果为导向;二是资金来源要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发展模式要从大而全向精细化转变,集中资源,提升专业深度与服务精准度;四是员工角色要从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实现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和行动模式的全方位革新;五是组织模式要从传统型向学习型转变,响应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号召。
为实现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马广志总编强调要坚持“五有”。一是要有清晰明确的使命,使命不仅是引领成功的灯塔,更是凝聚组织力量的强大粘合剂。二是要有高度的公信力,这要求社会组织对自身行为负责,接受利益相关者的质询,以高度的透明度赢得公众信任。三是要有显著的成果,非营利组织应以服务对象的切实改变和受益为导向,项目计划、实施与结果都要充分体现成果。四是要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与运营方式。五是要有有效的传播策略,树立品牌意识,通过讲使命、讲模式、讲故事,遵循公益传播五个原则,即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热度五个维度,实现日常传播与活动传播的有机结合,以传播思维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最后,基金会理事长孙志伟在总结发言中表达了感谢,感谢马主编为基金会全体员工带来此次培训,为全员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迪与实践指导。孙理事长进一步指出,基金会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入贯彻培训所传达的理念与策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