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白求恩·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科研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总结会以线上会议形式顺利召开。大会主席由谢培英教授担任,众多业内资深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内容涵盖科研专题分享和讨论答疑两部分,参会专家就统计分析和文章撰写相关工作和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开场致辞
谢培英教授
会议伊始,北京远程视觉视光眼科总院长谢培英教授发表了开场致辞。谢教授首先向各位莅临的专家、同道致以诚挚的欢迎,并对长期以来给予“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影响科研综合能力提升项目”的鼎力支持与踊跃参与的各方力量表示感谢。回顾项目一年多的奋进征程,谢教授指出,在大家协同努力下,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聚焦地夸磷索钠在防治角膜塑形镜相关干眼中的临床应用,不仅为角膜塑形镜和泪膜稳定性管理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同时也展示了项目团队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研究报告已经提交,后续将陆续发表,为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场致辞
刘静副秘书长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刘静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值此年终岁尾之际,项目收获的丰硕成果,为全年辛勤耕耘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刘静副秘书长代表基金会向谢培英教授、各位专家以及支持单位参天公司诚挚致谢。回顾项目从初审的严格筛选,到多个课题获得资助,再到部分研究课题取得显著产出,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智慧。刘静副秘书长着重强调,基金会推动科研项目秉持双重目标:一则赋能研究者,通过提供支持提升研究者的科研能力;二则聚焦科研产出实效。欣慰的是,本项目于二者皆成绩显著。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作为医疗健康领域公益组织,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和优势,助力更多科研项目,为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添砖加瓦。
科研分享
林上闹博士
林博士介绍了自己在临床研究统计方法和文章撰写两方面的独到经验。在统计分析方面,需紧密围绕研究目的,不同类型的研究(如RCT与队列研究)统计分析思路各异。林博士强调了保守的统计思想,特别是在统计方法选择、校正及结果解读上,以确保数据的临床意义。对于观察性研究,需采用多种方法(如分层分析、回归分析等)校正混杂因素。在眼科研究中,面对重复测量指标,应选用保守的统计方法以获得更可靠结果。总之,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总能找到恰当的统计方法。
在文章撰写方面,前言与方法学是研究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林博士强调临床意义的重要性,并建议题目与摘要应精炼、直接,最好直接用英文表述,以凸显研究的必要性、严谨性和创新性。方法学和结果部分需完整、准确地描述具体定义与细节,遵循SCI文章完整、准确、清晰的原则。与研究内容不紧密的内容应避免过多描述。此外,林博士提倡结构化写作,它不仅是SCI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初稿写作的有效工具。结构化写作基于临床报告规范,通过格式化填空写作,可帮助作者轻松完成初稿。对于初学者,结构化写作是一个实用的工具,随着经验的积累,可进一步探索如何更精准地运用。
讨论环节
研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嘉宾积极互动、各抒己见,围绕临床研究统计分析和文章撰写进行深入讨论。专家们指出,在样本量小且组间可比性差时,不推荐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校正混杂因素,因为PSM通常适用于大样本量研究,且会导致样本量丢失。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逆概率处理加权(IPTW)方法,它根据倾向性得分赋予每例患者不同的权重,从而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特别适用于罕见病或样本量小而混杂因素多的情况。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在写作风格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前瞻性研究,特别是临床试验,通常事先计划好治疗方案、患者纳入标准、数据收集方法和随访计划等,写作时需详细描述。而回顾性研究则是基于现有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没有预先计划治疗或随访,因此写作时只需简单描述治疗信息和数据收集过程。
总结致辞
谢培英教授
最后,谢教授再次感谢了众人对项目的大力扶持,谢教授指出,群策群力下,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接触镜可能引发的干眼相关问题、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接触镜使用方面,保障泪膜稳定性已凝聚广泛共识,展望未来,通过规范科学的干预措施,将进一步推动接触镜在近视防控领域的发展,为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