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225769 bbg@bjbqejjh.org.cn

News center

新闻详情

> 新闻详情
光明玻注赋新能—中国眼底发展新纪元核心论坛

时间:2025-01-08

        近日,“光明玻注赋新能—中国眼底发展新纪元核心论坛”于上海成功召开。 23个省市32位眼科专家齐聚现场、共享眼底病诊疗中国行动五年成果、共商眼底下一个五年重点方向,为中国眼底发展新纪元规划出谋划策。
自2020年起,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与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携手推出的光明中心、玻注中心为眼底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国行动一路护航的每一步都历历在目。数千名眼科精英不断追求卓越、革故鼎新,推动创新实践和眼科高质量发展。肩并肩齐心为提升标准化诊断、治疗、慢管不断地探索,取得了卓越进步。下一步眼底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国行动重点将依托【DME积液达标工程】,聚焦持续规范治疗。


让我们一同回顾本次会议的精彩瞬间


中国眼底发展新纪元核心论坛

  

6401.png

蒋博教授、李涛教授担任大会主持


64.png


       国家眼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许迅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进行致辞。他提到,眼底病诊疗项目,回首五年时光、光明中心、玻注中心为眼底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国行动一路护航的每一步都历历在目。遵从《“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核心方向、全国肩并肩齐心为提升标准化诊断、治疗、慢管不断地探索,取得了卓越进步,这离不开在座专家的鼎力支持。现如今正在迈入新的阶段,未来三年,眼底病规范化诊疗项目将分两阶段推进,至明年年底,完成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至2028年,实现全面管理。团队将继续推动眼底病基础工作顺利完成,并加强高端科学研究。


6402.png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樊燕荣女士发表致辞。她提到,在许迅教授的牵头下,在国家眼部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的专业指导下,以及在诺华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光明中心与玻注中心在提升诊疗水平、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以白求恩命名的公益基金会,我们始终致力于通过公益项目的开展,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未来将继续升级创新,探索严谨慢病管理新模式,助力规范治疗,推动我国眼底事业持续发展。


6403.png


       诺华李春燕女士作为爱心企业代表发表致辞。她表示,过去的二十年是眼科领域蓬勃发展的二十年。第一个十年是PDT时代,眼科专家们把火种的光明播散到全国各地。第二个十年从2012年到今天,又一个十年的蓬勃发展。前五年,是不断的提高眼底诊疗的五年,而后五年,在许迅教授的引领下与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共同开拓了光明、玻注等中心从规范化诊疗到患者持续规范治疗率的提升。展望未来,诺华会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在下一个十年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好更多专业的服务和支持,携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眼科专家们共同迈进新的十年,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医生创造更高的临床价值,共同为眼底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十四五眼健康规划”

眼底病战略-光明&玻注助发展


6404.png

马翔教授、张文芳教授担任本环节主持


戴虹教授:光明中心提升“标准化诊疗”成果与展望


6406.png


       北京医院戴虹教授提到,国内眼底病规范诊疗率低,专业眼底病医生缺乏,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将眼底病作为核心病种,明确了四大方向。光明中心的成立旨在解决这些痛点,通过标准化建设和医生培训,提高区域眼底病诊疗水平。从2020年启动至今,光明中心已覆盖32个省、1000多家医院,注册医生超过1万名,显著提升了规范诊疗率和治疗效果。光明中心成功入选健康中国创新十佳案例,得到了官方的肯定。展望未来,光明中心将继续推动早筛早诊早治,助力持续规范治疗,以提升我国眼健康水平。


李筱荣教授:玻注中心提升“标准化治疗”成果与展望


4.png


       天津大学眼科医院李筱荣教授首先指出,玻注中心关注于提供快速、规范化的抗VEGF治疗。通过玻注中心的建立,患者能够得到更快速的治疗,解决了以往患者需要长时间等待和多次往返医院的问题。玻注中心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医生对眼疾病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治疗质量。李教授介绍了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优化诊疗流程,实现了患者从专科门诊就诊、预约手术、到院完成注药、术后复查的一站式管理。目前玻注中心的数量快速增长,覆盖了349家医院,实现了72%的高效运营,其中大于50%的医院能够在一天内完成注药。未来玻注中心将在提升临床研究和协作能力、规范诊疗流程、制定临床路径和治疗规范、加强儿童眼底病培训、推动慢病社区干预模式、微创和智能化手术发展、AI技术的应用以及移动设备在眼底病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继续发展。


刘堃教授:光明&玻注赋新能提升我国持续规范治疗率——【DME积液达标工程】的意义


6408.png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堃教授介绍了“DME积液达标工程”。他回顾了眼底病治疗的三步走战略:早期诊断、高效治疗和持续规范化治疗及慢病管理。刘教授提到,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眼底病治疗已进入第三步,即持续规范化治疗和慢病管理,特别是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老年黄斑变性这三大主要致盲性眼底疾病。刘教授提出,通过积液达标工程,推动眼底病的规范化治疗和慢病管理,以改善患者视力预后。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平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从根本上降低因眼底病导致的致盲率。


圆桌派——各省核心专家讨论


64089.png

方霄云教授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640999.png

李娟娟教授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6408888.png

肖骏教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640555.png

张妍春教授

西安市人民医院


       为加速推进持续规范治疗率,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方霄云教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李娟娟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肖骏教授、西安市人民医院张妍春教授领导小组内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国内外指南依据抗VEGF药物给出了治疗方案、治疗目标、再治疗标准。在中国由于治疗目标和再治疗标准不统一,让眼科医生较难遵循指南。解决持续规范治疗难点将是中国眼底发展新纪元的新使命。


【DME积液达标工程】筹备仪式


00000.png


       在众多眼科专家的共同见证下,【DME积液达标工程】筹备仪式隆重举办,这必将为我们提供更科学规范有效的指引,推动中国眼科事业不断向前的发展。


“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眼底病战略-眼底慢病管理模式新探索


64022.png

主持:王鲜教授、原公强教授


宋艳萍教授:智能眼底慢管模式助力持续规范治疗率--先行示范分享


64055555.png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宋艳萍教授分享了所在医院智能眼底慢管模式。她指出,眼底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构建慢病管理体系对提升人民健康至关重要。在许迅教授和黎晓新教授的引领下,他们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和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通过光明中心和眼底疾病慢病管理研究,规范管理超过4000例眼底病患者,管理人数在全国排名前十。通过多学科合作,医院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早筛早诊早治能力,并通过智能化慢病管理探索,如智能化早筛设备、AI眼底筛查平台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先行示范中心专家讨论


6401111.png


       讨论环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柯敏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刘东宁教授、西安市第一医院陆慧琴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刘磊教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李胜教授等专家就“目前眼底疾病慢管管理对科室的价值、具体实施时的障碍和痛点、数字化AI眼底慢管模式的应用收获和经验、慢病管理感受、眼底慢病流行病学看法”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眼病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需要精确数据指导治疗、证据支持下的新疗法搭配、以及指导患者进行后期管理。这就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的真实世界证据来提高临床指导。AI软件能简化数据获取流程,提高数据整理准确性和便捷性,增加患者黏性,改善院后管理,既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也有助于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小 结


      中国眼底发展新纪元核心论坛上,专家们的深入讨论和经验分享,不仅为眼底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ME积液达标工程】的筹备,标志着我国在眼底病慢病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预示着眼科医疗服务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在各位眼科精英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眼科事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